全民关注的此项“瘦身”效果几何?“瘦身”之后,什么项目仍是高考考试加分的“重头戏”?中国年轻人报记者整理了今年多省高考考试加分的“成绩单”。
高考考试加分“三大员”:计生加分、三好生、体育生
中国年轻人报记者梳理了2014年度山东、江苏、浙江、上海、广西、海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北京、河南、天津、河北、山西、四川、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、贵州、重庆、宁夏、新疆、陕西22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的高考考试加分状况。
从各省已公开的官方数据看,在各项加分中,人数最多的还不是广被诟病的体育、艺术、三好学生加分,而是计生政策加分。
依据各省公开数据,农村人口独生子女和二女结扎户等计生政策加分共39684人。其中,河北公布人数最多,今年高考考试加分的农村户口独生子女共33251人,有关部门公布了详细名单。
紧随其后的,是今年高考考试的省级“出色学生干部”、三好学生加分,全国已知的共有3715人。
其中,公布人数最多的是北京,该市加分三好学生共2064人,加分市出色学生干部763人。但根据今年的“高考考试加分瘦身”原则,这类考生向北京以外区域投档时,则不加分。
位列第三的是体育类高考考试加分。体育赛事获奖、国家二级运动员加分共3075人,其中四川公布人数最多,达1022人。
各省的高考考试加分调整策略各有千秋,但在体育加分方面,各省却较为一致:基本保留了对体育专长生的加分,广东、辽宁在舍弃奥赛、科技竞赛加分的状况下,仍然保留此项加分。
排名第四位的,是各类奥林匹克竞赛、全国青少年科技革新大赛等的加分。依据现在各省公布的数据,今年高考考试中,各级学科竞赛获奖加分共627人,职业技能竞赛加分共201人。
在中央调整高考考试加分政策的大框架下,各地的调整幅度各有不同。比如在奥赛方面的加分,北京、黑龙江、新疆等地保留了全国奥赛一二三等奖10分的加分,而广东、陕西、辽宁等地,则直接取消了有关加分。
排名第五位的,是长期以来争议较大的“品德加分”。今年高考考试,因“见义勇为”及思想品德事迹加分者共349人。其中,黑龙江公布人数最多,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328人。
什么项目加分、加多少分都由行政部门确定?
中国年轻人报记者整理发现,在今年全国高考考试加分政策中,大多数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已经取消了艺术类专长生的加分,但上海、湖南两地,仍然保留此项加分政策。
“我觉得,艺术高考考试加分可以取消。”山东莒县高考考试辅导培训办公室副主任邴绍明,明确告诉中国年轻人报记者,“要鼓励学生进步专长,而不是鼓励学生追求加分。目前大家的教育出现了方向上的误差,致使高考考试生的艺术教育畸形进步。”
本轮全国各地的高考考试加分政策调整中,陕西可以说“幅度”最大。
陕西或有关体育、奥赛、科技竞赛、省级三好学生、省级出色学生干部等的加分项目,统一调整为“优先录取”,遭到学界一定。
这与具体加分有哪些不同?
“‘优先录取’即在同等条件下录取具备竞赛获奖、体育专长等的学生。以‘优先录取’来取代动辄10~20分的高考考试加分,一定量上可以抑制社会的不公平现象。”邴绍明说。
他觉得,省级三好学生、出色学生干部等一般由学校自己做主,更容易出现“打招呼”的不好的角逐。因此,他也呼吁取消这种荣誉称号加分政策。
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觉得,现在的高考考试加分政策调整从本质上来讲,是“权宜之计”,“换汤不换药”。
“这类政策今年取消,明年出来,一直说要改革高考考试加分机制,都没能落实,由于不管如何改革全部是行政主导的。什么项目加分、加多少分等都是行政部门确定的,这就带来了腐败空间。”
他觉得,一些不适当的加分政策主要导致了两方面恶果:一是应试教育下唯分数论的“加分教育”,二是“加分腐败”。
邴绍明也觉得,要辩证地看待高考考试加分。
“对于一些仅仅为了争取高考考试加分而参加辅导班的学生而言,这是一种负担。为了加分而加分的学习,是一种走极端的表现。”
高考考试加分需要“公开透明”
今年高考考试加分政策在各地有不同程度的“瘦身”,但仍有不少公众觉得,政策实行存在规范“盲区”。
什么规范手段,才能保障加分政策的阳光公平?
熊丙奇强调了他一直以来的看法:人大决策、司法问责、民主监督、信息公开、自主招生,由高校决定是不是认同高考考试加分,不再把高考考试加分加到总分上。“归根结底,这还是应试教育、名校情结在作祟。”
“但目前的问题是,所有些建议陷入了一个‘不落地’的困境。大家每年借助公共资源来讨论这类问题,但没法驱动解决。规范性腐败没进行深层次的改革,修修补补也不会起到根本性有哪些用途。大家要清醒地看到机制的问题,需要要以‘政府放权’为核心,来进行高考考试加分规范的改革。”
这名教育专家觉得,高考考试加分政策的存废问题,应该“打开门”。
“行政一直不放权,没民主决策,不管如何调整,很难改变本质。应当通过地方人大,将行政主导的权力变为公开决策,也让老百姓参与建言。出了问题要司法问责,而不是单单由学校调查,信息要全方位公开。”